Monday 7 November 2016

21 Emotions Art Therapy Can Help With














Art therapy is an incredibly basic, yet effective way to calm your emotions and thoughts. Just start drawing and painting. There are certain types of art therapy that can address certain feelings and needs. Give them a try!
When you're tired, draw flowers. Drawing flowers helps reenergize your mind and clear brain fog.
When you're angry, draw lines. Curved lines, straight lines, whatever lines you like.

When you're in pain, build a model or do a puzzle to help distract your mind.
When you're bored, try coloring.
When you're sad, paint a rainbow.
When you're scared, knit something to make you feel secure.
If you're worried, make a doll.
If you're feeling indignant, tear up pieces of paper and arrange them into patterns.
If you're anxious, try folding some origami.
When you're tense, draw patterns.
If you're feeling nostalgic, draw a maze.
When you're disappointed, copy a portrait or painting.
If you're confused, draw a mandala.
If you're feeling despair, draw your way out of it.
If you need strength, paint a beautiful landscape.
If you can't feel your feelings, draw a self portrait.
If you need to remember this moment, draw colored patterns.
If your mind is a mess, draw squares or honeycombs.
If you need to make a good choice, draw waves and circles.
If you're in a rut, draw some spirals.
When you need to reach a goal, draw a target.

(source: http://www.higherperspectives.com/art-therapy-1472847002.html)

2016年 生日

今天是我的生日,
中午我从KK飞回来。

每次到了10月31日,
我们就格外的兴奋。
老公、baby的生日,
然后一个星期后就是我的生日,
我们轮流生日。

好久没有和老公在一起庆祝生日了,
老公在电话的那头告诉我说哪有。
跟我的生日相比,
我想想以后,
才发现应该是他更久没有和我们一起度过他的生日了!

他没买蛋糕,
我也没给他买蛋糕,
但是我们和孩子们愉快的度过了这几天。

他是孤单的,
一个人就常年在外漂泊。
我到KK看他住的房子,
高高的耸立在政府办事处,
海的对岸的最高处,
有山有水,
景色美丽极了。

每天,
包括周末他都得工作,
这里的美丽看起来是冷傲的。
我第一次感觉到他跟我的层次的不同,
我很auntie,
而他时常围绕在专业和高管先要群里。
望着他消瘦许多的背影,
我是心疼的。
房子总是空荡荡,
不然就是戏里传出来的声音。
他让寂寞陪着他,
我对他有亏欠。

因为这个亏欠,
我想开始有份固定的工作好减轻他的负担,
甚至想是否有可能我们一家是住在一起的。

我不想到了孩子离开家念书,
那才是我和他一起生活的开始。

好久以前,
我就以这个为目标,
希望我们一家尽快有个共同生活的记忆。

对其他人来说,
也许这个愿望根本都不是什么,
对我们却意义非凡。

感恩他一路的支持我,
疼爱我,
照顾我,
我的傻气、冲动、粗枝大叶统统陪着我的出嫁一起送给了他。

相识了29年,
我们的感情越来越成熟。
爱尽在不言中。

祝我们两个,
还有我们的两个宝贝,
身体健康,
欢喜自在。





我的2016萨提亚年!






















终于来到文采老师的课!

经过几番的时间挣扎,我在最后一秒赶上了老师今年在新山的课。100km的距离、负担得起的学费、扎实且实用的内容,一级棒的讲师,每一样元素都是冲着来帮助我参与这个课程。好感恩在人生里有那么一次值得为自己学习的课程。

每一次与老师的见面,我都是装满了期待。老师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楷模让我学习,让我欣喜,让我反省。参与老师的课是一开始是为了要当一个助人者,可是在这一年里,我看到的是自己更多的矛盾和冲突,看到自己的不足。也因为这个‘看到’,我才去学习在不足中也找到了自己的资源。‘看到’ 的感觉真好!原来作为一个‘人’,能够了解自己是一件多么满足的事!

一直以来,我以为我是乐天的,然而在第一堂课上,我从自己的原生家庭图里却看到被自己隐藏的很久的悲伤。在无可奈何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我有太多的可能性被父母的婚姻关系,他们的教养方式和当时的环境影响,我庆幸没有像妹妹那样是边缘型人,我以为我没事了,因为从外表上看起来也确实是如此。怎知原来我的内在是渴望被人认同和肯定的。就在2人小组练习影响轮时,我的伙伴通过不同的角度用语言欣赏和肯定我,我感到原来内在就像泄了气的气球突然膨胀了起来,变得饱满有力量。那一次的练习是我人生第一次确确实实地感受到我是有价值的。哪怕我在求学的过程中得过无数的奖项,我也不曾有过如此强烈的被肯定的感受。书本类似的句子我不懂看了多少次,我是读到了但读不懂。经过那一次以后,我更加相信欣赏和接纳,肯定和认同一定会为任何人带来很大的内在力量,不是我从书本中学会,只因为我自己体验过了,那是最好的说服。

整个课程里面的体验形式的练习带给我最大震撼的就是家庭雕塑。通过雕塑,可以形象地展示家庭成员的沟通应对方式。我的觉察继续发生。当我在扮演指责形时,我觉察到自己的沟通方式是如此的高傲,如此地伤害他人,那一刻我明白先生一直对我表达的是真的,是我没把他的话当话啊!我当下决心要改变自己。另外一个很深的感受是当我比较这两个姿势:指责的身体姿势和打岔的姿势时,我感觉到不理会一个小孩的伤害远比指责来得大。这就是戏里时常听到的对白 ”你可以打我、骂我,但你不可以不理我。“ 人宁可被打骂也不愿被忽略就是这么一回事。它提醒了我务必在生活中小心地和孩子沟通。

而在冰山理论里,自认理性的我却看到了自己的非理性想法左右我的行为和情绪。越是不了解自己的人,越是没办法看到自己内在的心理需求和成因。除此之外,在这堂课的‘一致性沟通’ 的是让人最舒服的方式。无论是怕别人受伤故意说好听的话,为了情绪发泄还是搬出一大堆大道理,都不是维持长久亲密关系的沟通形式。做人,原来连说话都要学啊!说对话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想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纠结的情绪给疏通了,我可要好好的给学着。

在走我自己的生命之旅时,感恩的情绪被加强了。我和友人也尝试做了一次,这一路成长一直是负面思想的他,感叹原来生命中所发生过的每一件事都是在成就自己成为今天更了不起的人。他看到身上走过的痕迹,傻气和老是运气不好,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直都对自己不够好,把生命力都消耗在过去的情绪里。当看到后他接纳了那曾经是他的一部分,也开始学习做自己够好的父母。接纳就是成长的开始,我从和他一起练习的过程,感受到萨提亚理论的清晰和实用,即便是菜鸟,也能让我发挥出某种程度的协助功能。

感恩老师也安排了现场做个案的部分在课程里,给了我很好的学习机会。虽然个案的故事并不是我的故事,我却在一次又一次的过程里学习感受别人的感受,学习去看到和听到,学习跟个案处在当下,同理他。在那一刻,技巧的熟练似乎不再是最重要的,身体仿佛会发出一个声音说,就这么去做吧,用心理营养去滋养个案,他需要的是这样而已。它仿佛告诉我,不要老想着怎么帮人,最重要的是我自己要学习如何成为一个足够成熟的人,这样我才能够成为一个足够好的助人者。

活在女人的世界里,要看到异性是如何想的,为何这样做的行为还真不容易。在亲密关系的课里,我看到了异性的需要,在其他课里我也看到了因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容易产生的问题。因为有了这个了解,所以往后就不会那么容易有误解或委屈,反而会去学习协调。在关系中如果没有彼此顾念,以情相系,那是危机重重啊!这样的学习可不是道德书本里面能够体悟到的,唯有放在生活中碰壁,觉察而反省,才会有了和谐。而萨提亚理论是让我们学习去创造一个和平的氛围,温和而坚持的世界。

学习萨提亚的于此同时,我也在实践艺术治疗。萨提亚的技术帮助我在和个案沟通时有更多的字眼和滋养提供给他们。在完善自己的路上,我开始去与自己的身体做连接。我越来越能够专注在滋养着自己的工作上,也因为如此,我在助人的工作上越懂得滋养别人。

课程给的不只是技术,也给了我感动。我非常敬佩老师的敬业教学精神。即便是老师在前阵子脸部有些状况,但她仍旧把3天的课给教完。后来我在最后一堂课“边缘型人格症治疗”上,我再次看到老师的专业。她提到因为她可能需要用到身体的力度来应付或是处理一些个案,以致于她不敢把体重减轻让自己瘦下来。所有的前后影响因素,老师都衡量的很好。在界限的处理上,我也从老师的生活或是工作分享上得到了更多的领悟。

要认识自己需要用一辈子,要学习做自己的good enough parent 我相信也是用一辈子的时间。
要舒坦地与别人建立健康稳固的人际关系,要学习以温和而坚持的态度设立界限,我相信这个是发生在每一刻每一秒。
我的过去是艰苦的,但却是我作为助人者的资源。感恩自己在过程中误打误撞的让自己修复,又碰到萨提亚和文采老师的指导,整合了我这一段修复的部分。

一年里面的100个小时,拿来做这样的学习,去完整自己的人格,同时滋养自己,也滋养着别人,对我而言,是作为一个‘人’ 所要负的责任。

2016年,实在充实和踏实!


李美慧笔
(2016年度新山区SATIR课程,新山区第五届的毕业学员)

Monday 31 October 2016

心情记录

心情记录一

第一次学生当面表达,
“美慧老师的话我听得进。”
望着他,
最近还真的懂事了不少。
堂堂一个男子汉,
竟然对我讲这种话。
不是他别扭,
反倒是我不好意思。
与孩子们混了十几年悟到一个道理,
’不管‘其实就是’管‘了。
那会不会是所谓的“无为而无不为”?
今天的我有点乐傻了。
——————————————
心情记录二

每一次几个人的外游,
我都会发现学生在课堂没有表现出来的另一面,
比如窝心、体贴的动作,
这样的孩子让我感到加倍的温暖。
吃东西为我着想要找最便宜的,
但是最便宜的也是挺高价钱,
所以宁可选择饿肚子;
骑脚车上山坡,
自己先骑了上去,
然后再把脚车放下跑过来帮大家推;
朋友没来,
他想抓几条鱼送去他家。。。。。。。
我怎么忍心一直强迫他在课业上做哪些对他未来也许没什么帮助的东西呢?

————————————————
心情记录三

今天是颖颖和老公的生日。
他发了同事帮他庆生的照片让我看,
当时的她笑容灿烂。
我好像很久没有看到他如此的笑了,
感觉内疚自己给予不到他这样的快乐。
晚上回给他一些温馨的话语表达我对他的情感。

附上了好几张鱼和颖小时候的照片,
可爱得不得了。
我们彼此都忘了他们曾经长得那样,
一起看着这些照片里的宝宝是属于我们两个的,
顿时幸福感油然而生。
他那么的在另一处努力让我们生活舒适,
牺牲了跟我们相处的时间,
还得忍受自己一个人长期在外工作的寂寞,
这是他为我们一家的奉献,
焦点总是在别人身上,
绝不是自己。
我感恩他29年一直在我身边陪伴我。
喔,
29年!


Wednesday 26 October 2016

故意唱反调

我們很容易把孩子愛唱反調的行為,解釋成故意。
如果孩子真的是故意,
那麼我們就可以來想想「是什麼樣的動機,啟動他的故意機制?」
「孩子幹嘛要故意?」



什么情況他會反抗我?
1. 身體不舒服或不小心有皮肉傷痛時--
2. 故意性的唱反調--负负得正
3. 環境因素所引起的反抗---放小玩具/讲故事






选用什么方法来吸引你的目光?

1. 我哪里没看到你?没注意你?
父母與孩子的解讀不同,
只是我們往往忽略了孩子期待被看見的感受。

引起注意 --- -争取权利------报复-----自我放弃

展现个性,我跟别人不一样
被看见自己的重要性/希望被认为重要


解决:

  • 感受被听见
  • 自我被满足
1. 给他多项选择/不设限,让他做决定
    如果不选,就沉住气问:”所以呢?“ 把球丢回给他
2. 顺水推舟---发现故意没辙就感到无趣
3. 叫不动孩子--转换亲子互动关系,关系有了--就心甘情愿









儿童文学阅读



引导孩子在阅读过程里寻找自己,
看到不一样的自己。




  • 导读
  • 推进: 读出新感受新疑惑/与之前不一样的收获和感受
  • 批注
  • 提问题
  • 留置悬念
  • 与文本进行对话:思维被点燃,见解得到交流,思想得到了碰撞
  • 关键话题:透过文字走向背后的主题性讨论

       原来鸦群也自有规则”进行深化和内化,
       围绕故事,在超越故事。


展示孩子的阅读之旅

1. 抒写心灵日记
2. 编写故事



爱读、会读,
才有了课堂上的交流自如和意外的精彩

26/10/2016 儿童读书会《人鸦》

《人鸦》作者埃迪特·施莱伯乐-维克是地利著名儿童文学女作家,她创造的彩乌鸦形象通过电影、电视、VCD以及电子游戏在德语国家家喻户晓。这部充满着浪漫奇想的天才作品《人鸦》也是她“乌鸦系列”的代表作。
德语文学大奖权威评审机构德国青少年文学研究院选荐。连续入选二00三、二00四年全国中小学图书馆推荐书目。
————————————————————————
这本书讲述一个很普通的日子,德国男孩瑞夏德独自坐在榛子树树丛旁的草地上胡思乱想,一只叫朗尔多夫的乌鸦飞落在他身旁,呱呱地对他说:“我就是你,你就是我!”然后它竖起羽毛,原地转了三圈,念了一段诗一般的咒语:“飞上高空,箭一般俯冲,天地之间任从容。 用你的翅膀负担起黑夜吧, 你去做乌鸦, 我来当儿童!” 赫赫,瑞夏德竟然就此变成了一只乌鸦,他的羽毛闪烁着黑色金属般动人的光泽。 作为鸦中的人、人中的鸦,人鸦不断变换视角观察世界,在经历无数次的冒险之后,他又走上了一条回归自我的道路。
————————————————————————
今天再跳回来读一读小说。
首先吸引我的是书名。
究竟是人还是鸦?
还是是人也是鸦?
我只有那么一本书,
能先做的是我读给他们听,
或是我们轮流朗读一段给彼此听,
然后再让他们轮流接回家阅读。
也就是说我的分享是调动他们对这本书的好奇心,
借助好奇心使他们自主阅读,
我再挑出亮点的部分与他们讨论。
“谁能像我这样飞翔,
谁就不会有麻烦,”
这句话最能体现瑞夏德刚变成乌鸦时的心情句子。
但是瑞夏德变成乌鸦以后,
他开心吗?

















“有任务要分配。”
”从现在起,你就是我们之中的一员,就得承担某一项义务。。。。。。“
“这里容不下我行我素的乌鸦!”
这些完全出乎瑞夏德的意料之外,
他以为做一只乌鸦很写意,
没想到在乌鸦群里生活,
也是到处有约束
小朋友能不能在那么多文句里读出一些讯息?
瑞夏德是怎么让一步一步让乌鸦群喜欢上他并认同他?
看似简单的书,
其实隐藏了许多哲学道理。
孩子的童年一下子就过去了,
我究竟给了他们什么?
我现在以身作则,
让自己的内在修养和儿童文学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让孩子们亲自去体验,
我终究代替不了他们。

Friday 21 October 2016

读书会之八


因专注而美好

因专注而美好 (21/10/2014)
——————————





















考完试的气氛实在轻松。

我们三个各自找到专注的空间,
然后开始与自己的内在需求找到连结。

老二坐在那一角上网学习如何用橡皮筋编草莓和寿司。
平时一刻也无法停止说话的她,
此时却是忙碌的在橡皮筋中穿梭。
“如果你的圈勾不出来,请再回到前面的步骤重做一次。”
那声音不断的回荡在我耳边。
不甘心的反复尝试,
也不来打扰我们。

老大拿着刚买来的《哥妹俩》和纸笔,
欢喜地选了另一角开始模仿她的偶像有利叔叔。
一向来她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材料,
作为背后支援者的我也不会太吝啬提供帮助。

而我,
则在笔墨间反复练习那几个字。
然后继续的挑剔,继续的要求自己。

忘了这时间的连戏剧,
忘了嬉笑。

夜晚宁静,蟋蟀的鸣叫,
还有我们的专注,
这一晚很美。

Monday 10 October 2016

對癌症病患來說,藝術治療可不只是畫畫圖而已

很好的一篇文
http://www.cityofhope.org/chinese/blog/cancer-patients-art-therapy-more-than-painting-pictures

Wednesday 5 October 2016

给自己

鼻子有点酸酸的。
夜已深,
我竟然在跟组员分享成长班的发展史。

最近要兼顾的事太多了。
行动不便的父母已经和我住了几个月,
实习的部分我做超过太多个小时了,
棘手的看了又觉得不忍心,
最后还是接下案,
而报告开始堆积如山。
说故事的风开始在群组里面吹起,
涟漪效应产生了,
打铁趁热重组成长班。
艺术治疗学院的行政我又插手处理,
家务事一做又是几个小时。
老公回来,
我得赶紧推掉一些工作好好陪他。
父母的饮食有一些限制,
我得亲自下厨。
下个月还要陪女儿去创意市集摆摊,
手工艺品的制作才开始。
我觉得越来越恐怖,
我开始没有留时间给自己,
除了上健身房。
老大今年考UPSR,
我一点关注都没放给她。

计划书的那页才填上几个字。。。。。。。
噢,
天啊!

个案都会问我,
“你看起来总是很有能量,
我好奇你是怎么做到的?”
我总是回答,
“当你看见我时,
我必定是非常有能量,
因为我不会出现在没有能量时出现。
而且我有一大堆的爱好。”

我得闭关一件一件的处理。
是,
闭关一个月。

下定决心。
至少我空了很多见人的时间。

写到这里时,
我突然觉得轻松了。

晚安!







看绘本。听故事 (三)






































讲故事活动(一):班卒小学
3/10 讲故事活动(二):华民小学
9/10 讲故事活动(三):鱼馆
23/10 讲故事活动(四):华南小学
20/11 讲故事活动(五):圣德华小

间中还有几次在永二LinUs 班的练习,
义工妈妈越来越有信心。

祝福他们,
找到自我奉献感,价值感。


Monday 3 October 2016

当黑白光影元素加入绘本时: 4-5/10/16 儿童读书会《进城》




































没有颜色的书本,
谁说就不吸引小朋友?
有一种视觉叫做黑白光影,
单色调也能演绎百变画风。
上一次陪小朋友阅读《魔奇魔奇树》时,
并没有提到黑白的美。

这一次的阅读我想是时候拿掉所有的颜色,
留下黑与白,
光与影。
这两个元素,
好玩的东西其实也很多。
就如黑白照一样,
要画出一张漂亮的黑白图画,
往往比彩色图画更有难度。
怎么样突出主题?
什么时候用强烈的黑白对比?

这个月要读的书都是以黑白为主的插画,
很巧妙的活用了“光”与“影”所产生出來的美妙效果,
很像「剪影画」般的画面,
表現出简洁的造形、明确的物像。

黑与白的世界,
总是给人神秘的感觉。
我就从《蜡笔小黑》的黑开始讲起,
把那个黑色带来的惊喜延续到《进城》。
第一次读《进城》,
竟然没有发现里面的人物描绘的就是我们熟悉的中华故事人物。
孙悟空啊、张飞、林黛玉、姜太公、八仙和媒婆,
这内有乾坤的精心设计让我对作者更是赞赏。
太不巧了,
当我计划想玩光影剧时,
我的投影机却坏了。
如果这个月内还找不到满意的投影机,
我就改成跟小朋友玩戏剧。
布买来了!
兴奋的细胞又再次在身体内跳跃


Sunday 18 September 2016

李崇建老師--应对方法--怎么导入问题意识

孩子都很喜欢问我们为什么读书,
尤其中学的孩子更是想要知道。

我们是怎么回答的?

我们通常告诉他:
“读书很重要,
读书了以后就有工作,
读书可以赚钱,
读书才有竞争力,
你不读书那你要做什么?
难道你要放弃自己吗?"

李崇建老师说后来他发现这样的谈话对大人和孩子来说一点帮助都没有,
因为他要问的这个问题的背后有一个东西我们没看到,
或者说我们大人不太愿意去看,
眼睛关起来。

可是如果懂的人一问,
只要两句话,
孩子就会哭了。

”我为什么要活在世界上?“
孩子对我们的存在有困惑,
他问谁基本上都很难有人给到他满意的答案。

我们从来没有在问题方法上面去思考这个问题。
我们忽略了几个问题意识。

”人没有目标怎么办?“
我们不可能笨到去问答他们‘人就是要有目标啊!'


一个孩子生气,
他要的不是不生气。
如果我们的应对目标是要怎样让孩子不生气,
我们告诉孩子的是理性,
就是要忍住。
这是孩子做不到的。
当面对难安、愤怒、沮丧,
你是怎样面对的?

带最多的就是惧学症

这里有个脉络,
孩子在家里面,
如果孩子没有得到比较多的关怀,
比如隔代教养、家庭里面非常纷乱的。

孩子的情绪暴起暴落,
他们的心灵里面非常的凌乱。
这个感觉不是他们想要的,
这个感觉常在这个(身体某个部分)浮躁,
浮躁了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

你要努力,
甚至给他期望,
你要相信你自己
你可以的。

子没有办法达到大人的期待,
他只好往后退,
只好在他的生长过程中不断的边缘化。

问题意识的导入是怎么导入的?


如果一个人内人格发展成熟了,
他怎么可能让自己堕落?
怎么让自己不成功?

就这个方向里面,
我们来应对一个孩子不读书,不做功课。
孩子不是不想专注,不专注,
而是要如何专注,
如何安顿自己的内在。

"你如何应对你的孤单?
我们在对方的家庭脉络里面敲了2下,
捉了个词,
跟他做工作。

大人不太敢面对情感,
就把情感压在了孩子的身上。
比如说一个大人很焦躁,
那他对应孩子的里面就充满着焦躁。

跟大人讲太多的理念没有用,
我们说,
你要耐性,
从大人的内在有个缺块导入,
然后用螺丝刀开进来。

如果我们不在很多的挫败中走上来,
我们不太可能养成真正的素丽。
_______________
这个眼泪是什么?

回到当下,
经验自己。

脉络再讲个人内在:
停顿= 接纳=焦虑感更扩大
停顿给听的人什么样的反应
运见---心里会比较安全,比较想发展一点

孩子真正问题的处境是从情绪里面去反映他的动作
我生气我会做什么行为,。。。。
行为和情绪是从感官里面去发展的。

导入孩子感官的运作:

例:2年纪小孩--摸手焦虑
提问连接(感受)--第一句话连接:

立刻回答是在大脑概念的层次上面回答--不要
他的生命经验里面教导他要这样回应你的
大人需要多一些停顿, 10秒
大人不需要觉得尴尬说快点说啊,
这样破坏了这个链接。
不要急于求答案。

"XXa, 你有什么想法?“
“虽然你没有回答,
但是很认真。
如果想到了,
再跟老师说。”
把团体动力带给了全班。

卸除紧张有个方向
弟弟啊,(停顿)
你很紧张啊,
你很紧张吗?/你会紧张吗?
你会害怕吗?
你会怕跟我说话吗?(封闭的语言)
你有害怕跟你的老师说话吗?
你有害怕你的老师骂你吗?
老师保证绝对不会骂你,
你相信吗?
谢谢你啊,
只是第一次见我,
你就相信我。
你现在还会紧张吗?


孩子啊,
在教室里面,
妈妈说你被老师放在旁边 (时间的横对),
有吗?
你喜欢吗?
你很生气吗?
你很难过吗?
你会害怕吗?
(可以在感受上工作)
(时间不够拉到别的方向)

那你知道你怎么会被老师放在旁边吗?
你有班级里面跟人家打架吗?
有吵闹吗?
你有跟同学顽皮吗?
发生什么事啦?
谢谢你啊,弟弟,
我跟你妈妈说。


原来大人的对话里面都在惯性里面打转,
而不是让一个孩子拥有觉知。
我们的语言里面经常不觉知。
“你站起来(他过动)”,
”我又没怎样,
他还不是再吵,“
这就是不觉知的对话。

所以我们在应对群体里面的孩子,
他有了一个细微的状况,
我们所用的应对语言里面,
所发展出来的脉络是让一个孩子根本不知道他怎么啦。
大人说”怎么不知道,
我都跟他讲了不要吵了!--这就是不觉知。

所以我有一个方向:哦,孩子不觉知。
那觉知的对话就是我们的工作。
觉知的对话怎么带进来?

妈妈,
你的儿子还不错,
他关注你,
他很安分,
他没有冲出去,
也没有跟你要手机,
我觉得他还不错。

“弟弟啊,
你说你是童子军。
老师很好奇,
刚才我称赞你,
你说你是童子军,
怎么啦?
你负责任啊,
你守纪律,
那你也是守次序吗?"

国小二年级。

老师没有用他的资源,
没有觉知的语言。
————————————————
孩子很纷乱。

我们没有听到一个声音:

忽略了我心灵里面其实也不想打了,
我做不到,
内在纷乱,
浮躁的感觉。

孩子有个价值感


你有了生气,有了悲伤难过,
怎么办?

你不能生气,
否则你就不够理性,
你不能难过,
否则你就不够勇敢。
你不能害怕,
否则你就不够成熟。
所以压抑感觉

愤怒怎么表达?
难道我就这么表达吗?

很重要的脉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元批评里面的对立
带着质疑和批评

作为和孩子的连接语言/感官所带来的反应

1. 怎么啦?
2. 还好吗?
3. 发生什么啦?
4. 我很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