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2 February 2017

近乎干枯了的生命几时才要被滋养?



受伤的孩子到处都是,
受伤的父母哪里都有,
受伤的老师不会难找。
什么叫受伤?
一个没有受伤的人,
是有能力去展现关爱的能力,
会站在合理的角度去应对生活与工作,
会积极展现正面的生活态度。。。。。。。
可是我们看看身边的孩子、父母和老师,
究竟他们怎么了?
孩子功课不做、挑衅行为、眼色呆滞。。。。。。。
父母开口就是打骂、忙碌委屈、无助无力。。。。。。
老师耐性有限、越做就越’尽责’、精疲力竭。。。。。。
我看了一下日历,
才不过2月,
已经那么多人快要倒下。
天色还暗,
我们一如往昔的在那里活动。
笑声不断,
自由运动。
哪怕是早起,
换来这样的清爽是值得的。
那个陪我们打一辈子战的身体,
还需要好好地被照顾。
用笑声和运动来滋养,
加上朋友们的一起互动,
何止生活的压力被释放了大半部分,
我们还充了电回去继续抗战。
能有多少的小朋友可以为自己的身体照顾一下?
能有多少的父母可以为自己的生活放松一下?
能有多少的老师能够为自己的生命增添生气?
谁不知道怎样做才可以更好,
可是为何我们偏快速往颠倒的方向行驶?
生命是我们的,
在‘量’与‘质‘都想要’的同时,
我们务必要量力而为,
也觉察自己的行为言语对生命的品质所带来的影响。
不平衡时,
病就来了,
到时什么都甭想!
冲到这种地步,
傻了

Monday 13 February 2017

关于一个不安分的妈妈勇于追梦的故事(上下篇)



http://yitpingtay.blogspot.my/2012/03/blog-post_22.html
http://yitpingtay.blogspot.my/2012/03/blog-post_9062.html

没习惯收这些采访,
想用时才发现需要整理一下。

这篇是当中最详细的报导,
我喜欢。

Friday 10 February 2017

记《每一个善举》读书会: 厚脸皮 vs 契而不舍



每次玛雅询问是否能与同学他们一起玩时,答案总是不行。我问小朋友他们怎么看她被同学拒绝这件事儿。
A不举手,急着要分享:“讲难听点,玛雅是厚脸皮。人家都不要跟她玩了,干嘛她还是老要找他们玩?”
“谢谢你的分享。可是你也说了,这是难听话,是往不好的角度来看玛雅。事情总是有另一面,就让我们打破那个惯性,试试看从好的那一面来看玛雅这个行为,你认为讲好听一点的话,玛雅是怎么啦?”
A还真的愣住了。他一如往昔的把手放在下巴那里摸了几秒,想必是在努力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想着想着,气愤沉默起来。突然他叫了起来,站起来比手画脚的说:”我知道了,是契而不舍!“
嘿,好样的!
要是他的朋友这样子看玛雅不就让整个事情变得不一样了吗?那么后面的遗憾也可能不会有了。
我们人啊如果从小就习惯往负面的角度来评价他人,’善意‘何处之有?
’善‘只不过在一念、一言、一举之间。
我看他说完了 以后,后面翻到某一页时,他的眼眶红了。
孩子的善是需要被唤醒的。